“颜值公式”试图用相对客观的方法衡量面部吸引力,它融合了传统黄金比例理论和现代计算机技术(如AI算法)。需要注意的是,任何“颜值公式”都难以完全定义现实世界中丰富多样、各具特色的美,它们更多提供一种分析的视角。
目前常见的“颜值”评估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:
📐 传统黄金比例
这种观点认为,符合或接近某些特定比例的脸庞更容易被大众认为是美的。东西方由于面部特征差异,其“黄金比例”标准也有所不同。
西方女性,眼睛到嘴巴占脸长比例约为36%,双眼距离占脸宽比例约为46%,
杰西卡·阿尔芭(Jessica Alba)被认为符合此比例。
东方女性,眼睛到嘴巴占脸长比例约为33%,双眼距离占脸宽比例约为42%,网上未提供具体人物代表。
此外,还有一些更精细的“黄金比例”标准(通常以1.618:1的Phi黄金比例为基础),例如:
· 面部长度与宽度之比越接近1.6被认为越理想。
· 发际线到眉心、眉心到鼻尖、鼻尖到下巴底部的长度大致相等。
· 耳朵的长度大致等于鼻子的长度。
· 一只眼睛的宽度大约等于两眼之间的距离。
英国整形医生朱利安·德·席尔瓦(Julian De Silva)博士曾据此测算,认为朱迪·科默(Jodie Comer)、赞达亚(Zendaya)、贝拉·哈迪德(Bella Hadid)等名人的面部非常接近这些比例。
🤖 现代AI算法评估
随着技术进步,尤其是人工智能(AI)和深度学习的发展,“颜值”评估变得更加复杂和多维。AI模型不再仅仅依赖简单的几何比例。
1. 特征提取:AI模型(如VGG Face)会从海量被标注为“高颜值”的人脸图像中自动学习和提取抽象的特征(如纹理、轮廓、五官布局等),形成“标准特征值”。
2. 对比分析:当评估一张新的人脸时,AI同样会提取其面部特征,并将这些特征与数据库中的“标准特征值”进行相似度对比(例如计算余弦相似度)。
3. 综合评分:最终给出的分数或评价,是基于与“美”的标准特征的整体相似度,而不仅仅是几个比例数字。许多颜值打分APP(如“脸型分析”)还结合了三庭五眼分析、面部对称性评估,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发型、妆容等个性化建议。
📝 如何看待“颜值公式”
了解“颜值公式”很有趣,但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很重要:
· 美是主观且多元的:“黄金比例”或AI算法源于对特定人群和大数据的研究,并不能代表所有文化和个人的审美观。美的标准因时代、地域、文化和个人偏好而异。
· 技术仍有局限性:目前的算法主要基于它们所学习的训练数据,可能存在偏差。结果也会受到照片角度、光线、表情等因素影响。
· “公式”难以量化整体魅力:一个人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取决于静态的面部比例,还包含表情、气质、自信、谈吐等动态因素,这些是任何公式都难以捕捉的。
因此,颜值公式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参考工具,但不必过分执着于分数。独特的个人特征和自信的笑容,才是更动人的“颜值密码”。